建筑网政策正文

2017年度重庆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通报

来源: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02-01 11:36:27

渝建〔2018〕37号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7年度重庆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通报

各区县(自治县)城乡建委,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万盛经开区、双桥经开区建设局,有关单位:

2017年,我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认真贯彻“创新、绿色”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量质提升”和“行业发展”两大核心,着力构建涵盖建筑全寿命周期、全过程追溯的绿色发展体系,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充分发挥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各项工作均取得显著成绩。在2017年住建部开展的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进展情况专项检查中,我市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绿色建筑强制推广、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等7项工作得到了住建部通报表扬,认为“重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绿色建筑量质齐升,转型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夯实节能基础。以保障节能工程质量和提高服务水平为着力点,不断强化建筑节能设计审查、信息公示、能效测评与标识等从设计、施工到交付使用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并按照“抓关键、把重点”的思路,结合现行标准和“放管服”要求,修订发布了《重庆市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及配套技术导则,优化审查流程,精简申报资料,缩短审批时间,资料精简比例达61%,审批时间减少30%。全年完成初步设计建筑节能审查1554个、建筑面积7771万㎡,审查通过能效测评6994栋、建筑面积5936万㎡,在推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同时,用为民服务的“真心”换来了服务对象的“真情”,全年新建建筑节能工作零投诉。

二是加快绿色转型。构建了单体建筑、住宅小区、生态城区三大绿色发展体系,坚持强制推广与激励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推动全市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主城区居住建筑强制执行了绿色建筑标准,并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星级评价,着力发展具有重庆特色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指导两江新区积极推进悦来生态城建设,全年新增绿色建筑5705万㎡,新建城镇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比例达到67.16%,实现从全面推行节能建筑到全面推行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绿色建筑的跨越,提前3年超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绿色建筑发展目标。

三是提升绿色水平。发布了《关于完善重庆市绿色建筑项目资金补助有关事项的通知》,优化了激励政策,促进更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制定了《绿色建筑现场勘查技术要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服务手册》,强化了评审专家队伍和咨询机构服务质量建设,并建立实施了建设单位自查、区县建委定期检查、市城乡建委随机抽查的绿色建筑动态管理机制,组织开展了全市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动态检查,对4个未按评价标准实施建设或运行管理的星级绿色建筑项目进行了通报处理,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全年新增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项目361万㎡,同比增长84%;两江新区、巴南、渝北、南岸、沙坪坝、永川等区县着力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开州、梁平、巫山等区县实现高星级绿色建筑零的突破;重点打造的悦来展示中心近零能耗、近零碳和超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实现设计阶段总体节能率、碳减排率和绿色建筑评价得分3个90以上的目标。

二、绿色能源规模应用,节能减排效益明显

一是扩大应用规模。修订发布了《重庆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制定发布了《燃气分布式能源设建筑应用技术标准》,完成了《空气源热泵应用技术规程》编制,从激励政策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入手,进一步丰富了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类型,为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强制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需要,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不利条件专项论证审查要点(试行)》,促进5万㎡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因地制宜地采用可再生能源。通过“财政激励、示范带动、强制推行”,多措并举,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145万㎡,累计推动实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1140万㎡,每年可节约建筑运行费用2亿元,节约标煤11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8万余吨。

二是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利用我市地表水资源总量丰富的优势,以江水源热泵技术为重点,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地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顺利建成了供能能力达400万㎡、目前国内最大的江水源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江北嘴CBD,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并总结江北嘴CBD建设管理经验,推广适用技术路线,积极培育绿色能源规模化应用新的增长点。悦来生态城、仙桃数据谷等规划新区已开展可再生能源、分布式能源区域集中供能前期工作,论证确定了技术路线与实施路径,为项目后续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既有建筑能效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

一是完成国家示范。加强政府引导,以能耗水平高、改造效益明显且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医院、商场、酒店和机关办公建筑为重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市场化机制规模化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并积极探索由节能改造向绿色改造方向发展。全年完成改造项目148万㎡,提前1年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第二批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任务,其中南岸、渝中、九龙坡、沙坪坝、万州、垫江和永川等区县为完成任务贡献较大。截止目前,中央和市级财政共同支持近3亿元,累计引导社会投资近8亿元,累计完成两批国家示范改造项目780万㎡,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2%以上的目标,每年可节电1.5亿度、节约标煤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节约能源费用1.2亿元。在显著降低公共建筑能耗水平的同时,用能单位普遍反映实施节能改造后还有效改善了老旧公共建筑室内的光、声、热和空气环境等功能品质,改造效果满意率达98%以上。

二是强化运行管理。坚持技术节能与行为节能并重,制定完成了《重庆市机关办公建筑能耗限额标准》,协调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推动机关办公建筑能耗限额管理,强化绿色节能建筑宣传,积极引导做好行为节能,逐步建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与节能运行管理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强化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维护管理,实现监测楼栋能耗数据稳定上传率90%以上,通过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发布,促使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培育建筑节能服务市场,为高能耗建筑的进一步节能改造创造条件。

四、绿色建材创新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推进评价标识。按照“政策引导、标准支撑、分类实施、试点示范”的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会同市经信委发布了预拌混凝土、建筑砌块的绿色建材分类评价技术导则和技术细则,完成27家预拌混凝土企业的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其中重庆四方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达到三星级、重庆建工建材物流有限公司第一混凝土分公司等18家企业达到二星级绿色建材的评价要求,可完全满足主城及近郊区县发展绿色建筑的混凝土需求。

二是壮大地方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原则,不断壮大新型墙材、节能门窗、保温板材等三大节能建材产业,累计将504家企业、805项节能技术产品纳入备案管理,并系统分析节能建材企业分布、产品类型、产能产值、经济效益等行业现状,发布了《重庆市建筑节能材料发展报告(2017)》,培育形成年产值227亿元、年上缴税金近11亿元的地方产业集群,既为绿色节能建筑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又引导传统建材产业实现升级换代。

三是扶持龙头企业。深入开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新培育产业基地10家,年产值达28.7亿元,以点带面、扶优扶强,引导绿色节能建材产业往产业规模化、管理现代化、装备自动化和生产标准化的方向发展,逐步做大、做亮我市绿色节能建材地方产业。

五、能力建设不断加强,保障支撑逐步完善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针对绿色建筑与节能领域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技术标准完善和机制体制创新为重点,全年面向全行业征集并组织实施《建筑外墙保温材料技术路线优化研究》等9项配套能力建设项目,完成《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机制研究》等17项配套能力建设项目,并认真研究推进建筑绿色化与产业化融合发展的工作路径,推动研究成果在具体工作中的应用,系统谋划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工作。

二是提升实施能力。以绿色建筑强制性标准为重点,围绕绿色节能建筑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创新培训方式,建立网络培训平台,组织编制培训课件,采取专家现场授课与网络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按照监督管理人员、行业从业人员两个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全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培训,全年完成专项培训3200人次,组织1000余人参加了重庆市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知识考试,提高了行业执行绿色建筑相关标准的能力。

总体上看,2017年绿色建筑与节能各项工作在全面落实“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之年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各区县仍存在工作进展情况不均衡、质量水准有差异等问题,特别是渝东南片区的各区县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方面工作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市绿色建筑与节能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行动计划”和“以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意识,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出发点,以促进绿色节能建筑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发展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建设领域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水平。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2018年1月26日

同类型其他政策